设计制取氧气和试验其性质的实验方案,氧气的教学设计方案怎么写?

1、设计制取氧气和试验其性质的实验方案

解:(1)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反应的催化剂,方法一中二氧化锰与大量过氧化氢混合,迅速生成大量氧气,方法二中反应比较平稳,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; 故答案为:结论: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,需将过氧化氢缓缓加入二氧化锰中; (2)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生成水和氧气,不需加热,所以反应装置选取具支试管、铁架台、注射器,方程式是2H2O2 MnO2 . 2H2O+O2↑;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生成氧气和氯化钾,需加热,所以反应装置选取试管、单孔塞、铁架台、酒精灯,方程式是2KClO3 MnO2 . △ 2KCl+3O2↑;氯酸钾与二氧化锰。

2、氧气的教学设计方案怎么写?

氧气 教学目的: 知识: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;理解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;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;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。 能力: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、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。初步培养学生分析、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。 教学重点: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。 教学难点: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。教学方法 实验探索法。 教学用具:药品:氯酸钾、二氧化锰。 仪器:铁架台(带铁夹)、试管、单孔橡皮塞、导管、水槽、集气瓶、酒精灯、试管夹、药匙。其它:火柴。 教学过程: 教师活动: 【问题引入】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?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? 氧气的工业制法: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【问题】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?为什么?。

3、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

氧气的制取: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+二氧化锰+氧气

1、查:检查装置的气密性;

2、装:装入药品

3、定:固定试管(试管口应略低于试管底部)排水集气法(氧气不易溶于水)向上排空气法(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)若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在管口塞一团棉花注意:1)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。(2)铁夹应夹持在距管口1/3处。(3)药品应平铺或斜铺在试管底部。(4)先把导管移出水槽,再熄灭酒精灯。(5)开始加热时不能立即收集气体。一、物理性质:

1、无色无味的气体。

2、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(用向上排空法收集)。

3、氧气不易溶于水(用排水法收集)。

4、液态氧的沸点:-183℃(工业制氧)。二、化学性质:

1、助燃性(支持燃烧)

2、氧化性(氧化剂)

3、供给呼吸。

4、氧气的性质的实验现象和制法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

药品 高锰酸钾(KMnO4)或双氧水(H2O2)和二氧化锰(MnO2) [固+液] 反应原理 2KMnO4 == K2MnO4+MnO2+O2↑ 或2H2O2==== 2H2O+O2↑ 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(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) a、步骤:连—查—装—固—点—收—移—熄 b、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: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: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/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: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: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,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(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) ⑦实验结束时,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:防止。

相似内容
更多>